这家大亚湾科技公司朝着“上市”目标进发!

2020-08-21
829
维尔科技

  9月18日,山清水秀的大亚湾西区塘布村,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中,广东维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尔科技”)门前堆满了等待装车出厂的货物,工人们推着货车来回穿梭,一派繁忙景象。

  疫情之下,维尔科技前进的步伐没有停歇,相反逆势上扬,增资扩产,越战越勇:一次性高分通过小米委托第三方验厂,与小米的合作开启新里程;8月5日,启动IPO,正式迈出了上市的步伐。

  对于未来发展,维尔科技董事长宁建强充满信心:今年的主营收入增长将超过60%,到2021年经济指标将满足上市条件,计划于2022年正式递交IPO申请。

维尔科技董事长宁建强介绍公司发展历程


       在大亚湾企业圈,维尔科技一直是一家低调“修炼内功”而不喜好张扬的民营企业。

 

       维尔科技1999年创立于深圳,2007年搬迁到大亚湾西区塘布村。在维尔科技产品展示馆进门的墙上,一块展示板上清晰地列出了它的“发展历程”。从1999年到2020年,维尔科技已走过21年的发展历程,宁建强自诩“从年轻小伙熬成了知天命的人”。

 

       在他心中,维尔科技21年的发展历程可以明显划分为几个阶段:1999~2003年是创业摸索期,租了1500平方米厂房做模具制造,积累资金。

 

       2004~2012年,找准公司发展方向,模具基本全出口,迎来维尔科技快速发展期。公司从深圳搬迁到惠州大亚湾西区塘尾村,租地自建厂房约26000平方米。

 

       2013~2019年,维尔科技转型智能制造,出口逐步转为内销,成为比亚迪汽车、东风汽配零部件供应商,先后获评“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高成长企业”。

经过20年的发展沉淀,维尔科技在2019年迎来里程碑式的转折点:成功并购航盛机电,并通过第三方审核进入小米供应商体系。由此,公司由原来传统的模具制造和注塑配件加工商,成长为集产品研发、模具制造、注塑成型及后加工、产品组装为一体的专业物联网智能家居电器和汽车电子精密零部件产品的智能制造企业。

 

       对科技研发和人才的重视,让维尔科技不断进步。宁建强介绍,公司每年将营业额的6%投入研发,从事研发和技术创新的科技人才数占总人数的12%。今年该公司还开展“大学生培养计划”,计划未来5年内对中层干部完成“血液”更新。目前,公司拥有45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外观专利,有2项发明专利和6项实用新型专利在申请中。

 

       8月5日,维尔科技IPO正式启动会暨中介机构签约仪式举行,标志着维尔科技正式迈出了上市的步伐。当天签约仪式上,该公司与券商、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签订IPO辅导协议。据介绍,维尔科技IPO相关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目前已完成股改;预计到2021年经济指标将满足上市条件,计划于2022年正式递交IPO申请。

 

 

逆势上扬 “订单多到忙不过来”


       今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许多企业造成影响,维尔科技却逆势上扬。“没有压力,今年特别好。”宁建强充满底气地说,作为节后大亚湾区第一批复工复产的企业,维尔科技2月10日便出厂了首批货。

宁建强的底气来自市场需求旺盛的产品和稳健的客户。宁建强介绍,目前维尔科技的主要业务是扫地机、空气净化等新型智能家居,今年光是扫地机、扫拖一体机的订单便“多到忙不过来”。仅东莞一家客户的扫地机订单今年就有20万台,明年达到50万台,预计2022年有60万台。2019年4月,维尔科技又成功进入小米供应商体系,今年4月已实现小米扫地机量产,每月订单10万台。除了新型智能家居,维尔科技原有的汽车电子精密零部件产品智能制造等业务也在稳步推进。

 

       “今年维尔科技进入高速发展期,预计今年集团销售额将达3.5亿元,其中大亚湾工厂的销售额将达2.5亿元,比去年增长90%。”对于未来,宁建强充满信心。他说,根据公司计划,未来3年,创新智能硬件业务将占公司主业务的60%。

 

       “美中不足的是,迄今为止我们还算不上大亚湾真正的本土企业。”宁建强在兴致勃勃谈及公司宏伟蓝图时不免遗憾。他所指的“不算真正本土企业”,是指在大亚湾落户13年,却没能在大亚湾申请到自有产权的工业用地。

 

       “我们当年选择从深圳搬迁至大亚湾,就是希望能扎根于此。”宁建强坦言,但近年来,自己和团队埋头苦干,实干创业,忽略了整合资源解决用地难题。为应对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适应未来的发展规划,近年来维尔科技不得不“舍近求远”增资扩厂:不仅在附近的横畲村租了一个5000平方米的仓库,还在惠阳区三和街道租了个一万平方米的厂房。据悉,该厂房预计今年10月投入使用。